3個月前高危兒早期干預的程序和方法
早期開始按發育規律進行功能訓練。
1.視、聽、觸信息刺激 從出生后就開始覺醒時用語言、玩具、圖卡、音樂等進行視、聽刺激。用親切的目光注視、一直伴有語言的交流及用圖卡、實物等提高認知能力也應貫徹在以后。注視紅球不好的,每天多次用紅光手電引導注視(注意需要眼科處理情況的早期發現) 。聽反應差的加強聲音刺激(注意需要耳科處理情況的早期發現) 。觸覺刺激主要采用撫觸、捏脊、嬰兒體操等。視、聽、觸信息刺激不僅是提高智能、建立良好情緒的重要方法,也是運動功能訓練的基礎。
2.前庭功能訓練 可采懸吊被單內左右側翻、蕩悠,舉高高,搖籃/搖床,轉椅,充氣大球訓練等。這個月齡充氣大球訓練可進行俯臥及仰臥球上的顛、滾。小兒俯臥球上,操持者扶壓雙大腿,亦可有助手協助扶持雙臂。顛彈大球同時和小兒親切交流,待小兒放松后,上下、左右、順時針、逆時針滾動大球3~5 min ,再翻成仰臥同法進行。俯臥/ 仰臥球上的顛、轉,不僅可向前庭系統輸入水平頭正位各方向轉動的信息,也促進頭部控制及軀干抗重力伸展。
3.身體翻轉及頭部控制 扶持雙腿/ 雙臂由仰臥翻到側臥,用語言、玩具引導小兒翻成俯臥,左右交替;翻成俯臥后引導肘支撐及頭部控制。頭部控制訓練還可采拉坐及抱立位等。
4.手握物 扶持小兒雙手中線相碰,將小物放在手中促手握、放。
4~6月高危兒早期干預的程序和方法
1.用語言、玩具引導翻身 用語言、玩具引不出翻身的加穴位刺激促進翻身。扶成側臥后如頭后仰壓推雙風池穴,否則按壓上側肩井或環跳穴。
2.訓練控制頭部運動及獨坐 拉雙臂由仰臥至坐位,訓練控頭及獨坐;扶持坐或獨坐弓背較顯時可按壓雙腰眼穴。
3.訓練伸手抓物 用小玩具在小兒手前及眼前引導其伸手抓。
4.抱位髖關節屈伸訓練 5個月時可抱住小兒骨盆直立位面朝前,用玩具、語言引導彎腰及抬起動作。
5.感統訓練中球上運動 在先前動作基礎上增加: ①側臥上下滾側臥球上,扶大腿及肩部上下滾,左右交替。側臥球上的滾動,不僅可向前庭系統輸入水平頭側位滾動的信息,也促進軀干的側彎功能; ②6個月加俯臥前后滾時用玩具、語言引導雙手交替向前夠物,不僅可向前庭系統輸入頭下位的信息,也促進保護性降落傘反射形成; ③6個月加扶坐顛彈并向前傾倒,引導坐位傾倒時的雙手向前的保護性支撐; ④6個月加扶持小兒雙腋部呈直立位,在球面蹦蹦跳,訓練下肢持重及膝、髖關節屈伸運動,為走、跳打下基礎。
良好習慣和情緒的培養
7~9月高危兒早期干預的程序和方法
1.訓練俯爬及膝手爬 用語言、玩具引導俯爬。推足/ 推拉/ 俯爬模式促進俯爬。會俯爬后可用爬過媽媽大腿等方法向膝手爬過渡。
2.穴位刺激促進俯爬 俯臥肘支撐位,一前臂稍向前手背向上,固定該手同時按壓該側肩井穴,引發上肢用力;同時或稍后屈對側下肢,扶足拇趾蹬地,同時按壓該側涌泉穴。左右交替,刺激俯爬。爬行不僅是更協調的移動,而且是以后立位移動和其他協調動作的基礎,也有助于認知能力的提高和情緒改善。美國哈佛地區調查,較晚會走的多沒有經過爬。臨床總結出,會爬后爬行量不宜過多,一方面由于此階段也是開始立位訓練的月齡,時間有限;另方面膝手爬過多可致手腕關節變形。一般每日爬行量50-100米較為適宜。1歲后不會爬、走的孩子主要應進行立位訓練。 |